土博士|洋博士

最近土博士、洋博士話題正夯,身為洋博士生的我想要分享我的觀點給大家。因為所屬跨國計畫的關係,我可以同時接觸台灣、德國雙邊的教授,更可以接觸到兩國的博士生。也因為自己在台灣讀碩班,在德國讀博班,剛好看到兩邊的研究環境和實驗型態,所以想寫下來與大家討論。

首先,強者是不分國籍的

以我遇到的例子說明,與我合作的台灣博士生非常的厲害,每次和他討論實驗或研究也都非常有收穫,我們也已經要產出至少兩篇的合作論文。然而相反的,我與德國其他研究機構的博士生有相關的合作,卻進行的非常不順利。對方請我們做了不少材料分析,卻無法提供任何的想法或預期的結果,我們提供的分析他也照單全收。透過這個小小的例子,強者是不分國籍的,弱者也是。

土博身兼多職,分身乏術

然而,我發現在台灣的博士生身兼多職,因為需要處理實驗室大大小小的事情,甚至還聽說過要處理老闆的私事,常常沒有辦法專心在研究上。相反的,在德國的研究機構,大家分工較細,甚至老闆給予我們很大的自由度,我們可以盡情的發想和實驗,我認為研究環境是相對友善的。有時候一個想法是需要經過沉澱或是思考才有辦法得到的,如果事情總是特別的多,甚至很難有多餘的時間思考或閱讀文獻,我想這個是最傷的地方,沒有辦法有效的利用時間,也導致在台灣讀博班需要的時間非常長。(以化學背景來說,在德國我的博士合約是三年,大部分的人都在四年畢業)

薪水被分散

在德國,通常在編列計畫人事預算都會很清楚的定義一個計劃需要聘用多少位博士生或博士後研究,以我的例子來說,我的計畫只能錄用一名博士生(因為人事預算就這麼多),然而相反的,同一個計劃在台灣是由數個碩、博士生一起完成這個計畫的KPI,也因為如此,該名博士生所分得的薪水不僅少,可能同時需要應付不同的計劃,也導致可能分身乏術。(另外就算在國外身兼行政工作,也會得到應得的薪水)

上台報告的機會

另外,我認為我的導師很願意給我機會上台報告,除了訓練口條也讓學生有機會展現自己。而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我們在報告計畫的研究成果時,德國方的報告幾乎都是由博士生完成的;然而台灣方的報告卻有很大的比例都是教授親自出馬報告,身為博士生少了這些報告的機會,除了無法用自己的方式呈現自己的研究成果,更是無法提升自己的能見度,是非常可惜的。

我完全可以理解台灣體制的問題,例如博士缺相對少、因為需求少,要念博的人也就少,導致實驗室很容易有斷層,如果技術無法傳承對於實驗室也是很大的問題。我想要改變體制很難,但要改變自己是相對容易的,所以我想跟在台灣的博士生或碩士生說,一定要將自己的眼界放廣,多多參加國際會議,並想辦法和教授爭取報告的機會,一方面增加自己口語表達與推銷自己研究的能力,更是提高自己的能見度。

如果想要多了解德國博士生相關文章:

  • 看看德國博士生所獲得的軟實力:一窺德國理工博士生 →點這裡
  • 原來德國讀博是一份工作→點這裡

我自己很喜歡台大徐丞志教授分享的觀點,有興趣也可以看看

2 thoughts on “土博士|洋博士”

  1. Pingback: 在德國讀博士優缺點大公開 | YC在德國

  2. Pingback: 【德國留學】在德國讀博士你應該要知道的11件事 | YC在德國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